|
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崔明轩
日本女作家酒井顺子在散文集《败犬的远吠》中称,年过30岁的女性,不管奇迹上多有成绩,但只要未婚,就是“人生疆场上的一只败犬”。此书在岛内有翻译本,再加之偶像剧《败犬女王》收视率飙高,使得“音波拉皮, 败犬”一词敏捷成為台灣独身男女的代名词。而台灣独身生齿的数目绝對讓人大吃一惊,竟高达750万。
独身男女还真有这么多
据《中國時报》7日报导,“行政院主计处”的统计显示,今朝全台独身人数已LEO娛樂城,高达750多万人,男女的独身比例都大幅增长了最少15%。报导还说,台灣的未婚率正逐年爬升。2003年時,25—29岁的未婚女性比例首度跨越一半,高达56.9%。1996—2006年间,30—34岁女性的有偶率从78%降到61%,男性由64%降到48%。與此同時,女性的独身比例却从22%升至39%,男性则从36%增长到52%,“客岁光是成年独身男女就已跨越500万人,若再加之因仳离、丧偶等身分發生的独身族,总人数更高达750万人,逐步成為一股独身新权势”。
记者看到如许的报导後,第一反响就是“不信赖”。但看看四周,独身男女还真有这么多。记者的两個儿子已年过20岁,均未婚;记者熟悉一對50多岁的吴姓伉俪,各自有5位兄弟姊妹,他们那一代12小我固然都结过婚,但由于伉俪@仳%gQ51T%离或配%35X9z%头@灭亡等缘由,今朝已有4人独身,而他们的下一代约20名後代,成婚者不跨越7人,比《中國時报》报导的未婚比例还要高。雷同的环境在台灣至关广泛,记者的朋侪林姓佳耦及亲戚共有10名後代,此中8人成年,仅1人成婚。再看看政坛,也有很多“败犬”,吕秀莲和民進党主席蔡英文至今仍小姑独处。
每一年缔造数千亿元商機
社會學家孙家明認為,“败犬”增多與台灣女子大多习气不依靠男性紧密亲密相干。台灣的劳動介入生齿大要有1000万人,此中女性介入率高达49.7%,對她们来讲男性其实不是养家生活的需要前提,以是愈来愈多的人選择自立糊口。一名告白公司营業副司理说,“我不認為本身是败犬,多年来身旁不乏寻求者,只是糊口繁忙,在不知不觉中才發明本身已过了适婚春秋”。而另外一位專栏女作家徐尚懿相亲屡次,但依然未嫁,“可能我不太喜好走入婚姻,我怕落空自由,不知不觉就错过了成為‘胜犬的機遇。”
因為独身族具有“一人饱、全家饱”的特征,相對于“有錢又有闲”,且很习气“享受當下”。守旧估量,若不包含休闲文娱等在内,这些“败犬”月雨刷精錠,均匀糊口开消约1万元(新台币,下同),一年商機最少高达数千亿元,此中宠物开消绝對是块“大饼”。台北市兽医公會理事长张國彬说,这几年来,独身族群养宠物的比降尿酸藥物,例增长了3成。以他的诊所為例,带宠物看诊的最少有一半是“败犬”。他们很是舍得買风行宠物精品,如上万元的颈圈、狗床等,几近都是这些人在消费。《中國時报》的报导也说,“败犬”一個月花在一只宠物狗身上的用度,少则三四千元,多则上万元,“养三四只宠物比养一個小孩还费錢”。
岛内業者也愈来愈看好“败犬”商機。以往一小我想吃麻辣暖锅時,店家底子不睬你,現在已有專為独身族設計的迷你小暖锅,收集也推出独身贵族專享的迷你食物。包含高级巧克力品牌GODIVA,也出格针對独身消费者推出小包装小我独享的巧克力系列。很多“家庭号”包装商品或粗笨家電,如今也纷繁瘦身,推出溺爱小我的迷你商品或小家電。一些观光社看准小我游的市场,逐步推出单人游览行程與辦事。据领會,台灣独身男女的游览能力至关惊人,每一年光是到大陆就跨越500万人次。房地產商也不甘後進,纷繁推出三四十平方米的“小套房”。像台北捷运永春站四周的“捷运EAT”,七成住户為独身女性;台電四周的“卡第儿”也是独身一族群聚的楼盘。
與青丁壮“败犬”同样,300万仳离、丧偶或毕生未婚的“银發独身族”也逐步成為另外一股潜伏的新权势。除保险外,專為银發族設計的独身公寓和养老村帮他们拓展了社交圈,还可經由过程观光業者的放置,举行摄生、保健或美容等参观游览。至于生前左券乃至小我化墓园等死後事的“玄色商機”,一年也最少有500亿元。
台灣社會很發急
东森消息認為,无论如许的普世價值能不克不及被接管,但能被称為“败犬”,最少代表女性奇迹有成,自力自立,从如许的角度解读,也许“败犬”也不见得是坏事。可是,岛内有识之士却對“败犬”逐年增多十分發急。
阐發人士称,台灣20岁如下的未成年人约莫有600万人。换言之,适婚的成年人约1700万人,而750万人独身也就代表台灣适婚春秋的人只有稍稍跨越一半的人成婚,这实际上是一個很紧张的社會问题,最凸起的表示就是“少子化”趋向日趋较着。据统计,台灣每一年诞生的婴儿,在短短10年间已从30万降到不到20万,很大水平上就是由于成婚人数愈来愈少了,将来可能呈現一個劳動者要养十名以上老年人的“可骇情景”。别的,“少年伉俪老来伴”和“养儿防老”等观念一向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思惟,但“败犬”和“少子化”却可能使这類家庭伦理陷于解體。▲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