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尔街日报:陷入代工与品牌两难台灣冻薪卡在转型太慢
华尔街日报报道,台灣公众對薪資障碍的不满已近沸腾,抗议者怒砸鸡蛋请求官員下台,征象暗地里倒是个存在已久的困难。發展中的经济凡是可见薪資增幅高于通膨,台灣大都的邻國大多如斯。按照星展银行经济學家马泰英(音译)估量,从2000年至2011年,南韩扣除通膨後的本色薪資均匀每一年增幅為3.8%,新加坡為1.8%,香港為0.8%,同時代台灣本色薪資倒是零發展,本年前7个月的均匀月薪為4万4,360元,低于2003年同時代的4万5,469元。
台灣的问题出在哪里?经济學家指出,部門缘由是台灣太依靠代工制造。台灣在20世纪後半靠着為外洋品牌出產電子產物与其他產物敏捷工業化。
但2001年松绑律例後,大都工場转往中國与东南亚,留下當地員工。
台灣在试圖阔别代工制造并迈向打造自有品牌之间堕入两难窘境。企業本来靠传統代線上看a片,工赚取绵薄利润,現防脫髮洗髮精,在却缺少資金@举%R757N%行大范%7c6Yz%围@研發投資或祭出高薪吸惹人才,致使開辟更高利润產物之路窒碍难行。
台大经济系助理传授樊家忠暗示:「台灣需大肆投資以晋升劳動出產力。但说来轻易做時难,台灣尽力想作這类转型已好几年。」
樊家忠指出,台灣教诲系統也应从新调解,虽然有很多大專學历的人材,教诲系統却偏重死背而非立异。虽然赋闲率高于香港与南韩等地,台灣還规划放松對外籍劳工的限定,以解决就業機遇与劳工技能不匹配的问题。
最新的争议在于台灣是不是应效法新加坡与香港,對海内与外籍員工设置分歧的最低薪資尺度。發起者認為此举能解决台灣问题,吸引劳力密集的制造業回流,而無需低落海内劳工薪資。但前劳委會主委王如玄否决,来由是违反國际人权规范。
华尔街日报指出,台灣劳工集团近来数周常常策動抗议举措,揭穿台灣劳工對現况几乎沸腾的波折感。台灣一度是發展中经济體的带领者,現在却显得难觉得继。
頁:
[1]